全台第一課藝術家的書
你想像中的書該是甚麼樣子?乖乖排列在書架上,精美的書背印刷著書名和作者名稱,縱使現代書籍越來越多元,市面上所販售的書籍,大量印刷的成品多是四平八穩的長方體,在一系列的標準程序下,這些書籍有一定的規格和品質,在現今印刷術已臻成熟的年代,容易被複製也容易被擁有。
應用藝術研究所副教授賴雯淑首開「藝術家的書」課程,美國空運機器和材料,讓同學體驗手工書的趣味。
。 照片提供:陳文玲。
修課同學的作品展示於圖書館大廳,作者之ㄧ林書羽開心和自己的作品合照。
。照片提供:陳文玲。
不限科系 手作創意書超夯
全台首創「藝術家的書」課程,讓同學動手製作獨一無二手工書,開課老師賴雯淑是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副教授,過去曾於美國愛荷華大學專攻藝術設計,愛荷華大學有全美首屈一指的做紙研究中心,當時賴雯淑學做紙、做書,也做設計排版的藝術設計編輯工作,對於「書」有著濃厚的興趣。動手製作藝術書這類型的課在西方其實有其歷史淵源,但在台灣是個新鮮的嘗試,賴雯淑期望透過這堂課,讓交大的學生一同體驗做書的樂趣。
配合應用藝術研究所的畢業展覽,「藝術家的書」早在開課半年前即和浩然圖書館借場地,預計展出同學手工書作品,這門課從構想、規劃到執行都是賴雯淑精心策畫,吸引了各方人士選修,應用藝術研究所和外系選修生各占一半,賴雯淑笑說,由於人數太多,還得分兩個時段教學。
「藝術家的書」須先了解作紙和作書的歷史,因此課堂一開始,賴雯淑會先介紹歷史,帶同學進入古書的時空脈絡,像是十三世紀的中古歐洲,僧侶修士和仕女所配帶的腰間書,這些書籍的歷史,除了增進同學的相關知識,也讓同學去省思書籍的另一種可能,有同學即以這個概念去衍伸自己的手工書,腰間書不只綁在腰上,縫上肩帶就能變成時尚的斜背書,此外,腰間書加入創意,縫上精美的圖樣,變成了裝飾性腰帶,讓書不只是書,也成了身上的裝飾物。
交大首座創書空間同學動手DIY
課堂重頭戲即是動手DIY!賴雯淑介紹書籍裝幀法並示範教學,最後會讓同學動手做,教室瞬間成了手作工坊,同學們會互相討論學習,增進彼此的技法,學會了基本裝幀法,賴雯淑鼓勵同學創新突破,「書」是同學們的藝術創作。修課期間同學必須製作九本手工書,其中一本需有內容。期末作品還須訂定創作主題,對於從未製作過手工書的同學而言,無疑是項艱難的挑戰,賴雯淑笑說:「我一開始就先告訴同學,這堂課會很重!」然而,不管是本科或是外系生,大家最終不但完成這項任務,而且所有的成品都讓賴雯淑感到十分驚奇。
其中應用藝術所研究生黃慧昍在課堂上向大家展示她的「裙書」而驚豔四方,外型就像是百褶裙一樣,每一摺就是一層內頁,為了要細看裙書的設計和結構,大家圍著黃慧昍,只見一群人蹲在黃慧昍身旁,翻弄她穿在腰上的「裙書」,這樣的大膽行徑,看在印度籍的同學李威杰(Ritwij Bhowmik)眼中,心中暗稱不可思議,只見他不自在地頭越垂越低,儼然心中想著非禮勿視。
藝術家的書這堂課從策劃到執行並非一路順遂,賴雯淑表示,一本書的製程耗時費力,有些程序需要工具輔助才能完成,縱使她對於手工書教學經驗豐富,然在交大必須克服設備不足的問題,於是和工業設計組同學合作,動手製作縫紉框架(Sewing Frame),此外,她特地從美國訂購專業作書工具和設備,以及裝幀專用的線材。
同學的手工書多使用複合媒材,書的構成不再只有紙,內容也不只有文字或是圖像,賴雯淑表示,手工書著重於展現自己內心世界,縱使不會畫圖也沒關係,攝影、剪紙都是很不錯的創作手法。不論是電腦繪圖再以雷射切割,又或者是純手工縫製,同學們的作品各個都是匠心獨具,像是毛茸茸的妖怪書、李小龍書背、極具傳統感的紙雕書、以書為造型的系列項鍊飾品、繪本立體書、特色雷射木雕書,展現同學們的獨特創意。
開課至今「藝術家的書」頗受好評,之後將推出進階版課程,屆時將結合非傳統的造紙和作書方式、藝術字體設計、書籍裝置藝術,並讓同學規劃專屬於自己的藝術書專案。
不論是本科或是外系同學都在「藝術家的書」獲益匪淺,傳播與科技系同學林書羽表示,一開始上課的時候,會覺得大家都好厲害,尤其是應用研究所學長姐作品,更讓她自覺自己需多多磨練,但,賴雯淑老師總會以鼓勵的方式,激發她的創作,如今,看到圖書館大廳真的展出自己的作品,感覺更是不可言喻,這門課讓她對於藝術家的書有更深一層的體悟和實踐。